<
woai301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宋人的骨头 > 第17章 襄汉六郡
    乐乡镇和新店镇军的统制和副统制都来了,中路长林镇的都统林奇和和副都统杨敬却称病未到,只派了幕僚参议来点卯。荆门军原先还设了一个通判,被朝廷留下来协助狄浩。

    狄浩扫视了一眼下方站着的诸将官,咳嗽了一下,说道:“诸位大人守卫荆门军都辛苦了,龙吟军奉朝廷之命接管荆门军,龙吟军赵大帅派兄弟前来与诸位大人共镇荆门,希望诸位大人与兄弟我齐心共力,不负朝廷和大帅所托。”

    “这是自然,这是自然,”通判杨亿率先应和道,其他几位都统也纷纷拱手称喏。

    “这个——,长林镇军都统林奇大人和杨敬大人都称病未到,不知生了何病,病得可重啊?”

    “这几日两位将军都染了风寒,卧床不起,所以派小的前来应事,狄大人如有军令,尽可吩咐,在下回营后一定奉传给两位都统。”那位幕僚参议陪着笑答道。

    “两位都统染了风寒,会不会是瘟疫,军中染了瘟疫可是不得了的事情,大夫可曾看过?”

    “看过看过,没大碍,就是伤了些风,估摸着很快就能痊愈的。”

    伤了些风就卧床不起?还一起伤风?军人在野外行起军来,风餐露宿的,谁还没个头疼脑热的,就不打仗了?只怕是故意不来,要给自己一个下马威吧。只是自己刚来,并无得罪他们之处,他们如此却是何故?

    “如今这天气,正是疫症高发之际,不能不防啊,安全起见,还是先将两位都统隔离为好。杨通判,你辛苦一下,代兄弟走一趟长林镇,将两位都统安置到一处安全所在,请最好的大夫照料医治,长岭镇军你也先暂时带着吧。”

    岂料三日后的凌晨,三更鼓刚过,杨通判气急败坏地跑到狄浩寝处,紧急叫醒了狄浩。

    “狄知军,长林镇军反了!”杨通判看上去非常狼狈,官帽不知去向,头上只剩半截头发,身上的官袍也破碎成一条一条的,大腿都露出来了,脸上还带着血痕,脚上的靴子也只有了一只。

    “什么?”狄浩猛地坐了起来,睡意消失得干干净净。

    “子时时分,林奇和杨敬杀了军中监军,带着长林镇军向河对岸郢州方向奔去了。下官本要阻拦,他们差点连下官也给杀了,幸亏下官年轻时在军中习得些保命的手段,拼死得脱,这才有机会赶回来来向狄知军报信,请狄知军赶紧采取应对举措。”

    狄浩爬了起来,以最快的速度穿好盔甲,穿好后一边往外走一边对杨通判说道:“你先去换身衣服,喝口茶压压惊。”随后对身边的亲卫下令道:“立即命令前军拔营南下,沿汉水追击,但是严禁过河。命令新店镇军向东移动,驻防章山。命令乐乡镇军进入战时状态,警戒北面和东面。”

    等下完军令,狄浩带来的亲军营已经整装待发,杨通判也不知道从哪弄了身袍子换上,来到狄浩跟前。

    “我带人去追叛军,杨通判你守在军衙,居中调度。另外向房州发紧急军报,禀报此事,用龙吟军的一级军报通道联络。给江陵府和荆湖北路帅司也发一份通报知会一下。”

    等狄浩赶到河边,林奇和杨敬已经过了河,狄浩没奈何,只好带军返回长林。

    酉初,狄浩收到龙吟军参议司对此事的处置军令,军令上只有寥寥十二个字:“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

    四月二十九日,岳飞约赵龙吟来到荆门军西侧山里的一处大湖边,商量联合进军一事。

    “怎么样,赵公爷,准备好了吗?”

    “还没有,这次朝廷用兵太急促了些,岳帅准备好了?”

    “你把军粮给我些,我就准备好了,哈哈哈,赵公爷可不要吝啬啊。”

    “啧,朝廷让大帅出兵,不给钱粮的吗?”

    “给了是给了,不够啊,朝廷现在也穷得叮当响,而且这些粮草携带也不方便,不如赵公爷龙吟军的军粮好啊。”

    “大帅这次准备出兵多少?”

    “三万人。”

    “行,我可以供给大帅军粮,但要说好,不是免费的,等朝廷缓过来,大帅要还我的。”三万人人吃马嚼的,可不是小数目,龙吟军的粮食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哈哈哈哈,没问题没问题,赵公爷爽快,跟赵公爷打交道就是舒心,等朝廷的钱粮下来了,我一定如数奉还。来来来,咱们现在谈谈战场如何分配。”

    <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div>

    “小子想听听大帅的安排。”

    “嗯——,我这边从南往北进攻,先打郢州,然后随州,赵公爷东出房州,负责攻打襄阳府并截断伪齐军的退路,另外可能还需要防止邓州方向金人或伪齐人的救援,你看如何?”

    “可以。”这符合赵龙吟的预期。

    “等我夺下随州后,会挥兵北上,咱们在襄阳府汉水边汇合,然后合兵一处,前击邓州,唐州。”

    岳飞果然是久经征战的,短短几句话,将战事安排说得明明白白,而且考虑到方方面面。

    “小子遵令,大帅发动进攻前两日传信给我即可。至于军粮,我让江陵府的作坊给岳家军赶制,必定不耽误大帅行军。”

    “如此安排甚好,赵公爷,如今烽火四起,各种魑魅魍魉横向,我等军人该奋力进取,杀敌建功,为朝廷收复失地,为百姓谋得一方平安,方不负吾等这一身官袍啊。”

    “大帅放心,小子定唯大帅马首是瞻,必不敢有半分懈怠。”

    战事安排已定,岳飞与赵龙吟各自散去。

    绍兴四年四月,京西南路,风声鹤唳。

    襄阳城内,东街,伪齐南征军帅府,李成坐在书案后,看着各地发来的军报,眉头紧锁。他是雄州归信人,弓手出身,早年间在宋军中就以勇悍闻名。金兵攻占河北后,他在淄川聚众起事,金人势大后辗转南下,在江淮之间游走。建炎二年和建炎四年两次接受大宋朝廷的招降,后来觉得大宋南渡之后,天下一片混乱,官不像官,民不像民,就起了在江西割据的心思,可惜没多久就被岳飞率军击败。

    绍兴元年,他在走投无路之下带领两万余人投靠了大齐。大齐国主李豫待他甚厚,不仅封了他开国公的爵位,还任命他为南征大将军,统摄中路南征之事。

    大齐阜昌四年,朝廷派他率兵十万从南阳南下攻宋。在金人的支援下,十月十八日,攻取邓州,命部将齐安守卫,自己又马不停蹄进攻襄阳,二十二日,攻取了襄阳,宋朝守将李横逃奔荆南,知随州李道知道他南下的消息后,也弃城逃走,他兵不血刃地占据了随州,并命部将王嵩知随州。二十三日,攻陷郢州,大宋守将李简逃跑,便命部将荆超知了郢州。

    这一路可谓顺风顺水,没经多少波折就占据了襄汉六郡,遇到的大宋军兵基本都是乌合之众,一触即溃,这样的大宋不亡才怪,李成在心里叹息了一声。

    大宋的高级将领,李成只接触过张浚和岳飞,如今他们一个是大宋右相,一个是荆南制置使,建军开衙。在南方的时候,李成在岳飞下吃过大亏,知道岳家军的战力。如今从大宋探来的情报得知,岳飞屯大军于武昌,最近肯定是有所行动,只是不知道是征讨洞庭湖的杨幺兄弟还是北上攻击襄汉六郡。

    他年前派使节前去洞庭湖,劝说杨幺与他一起起兵,东下临安,瓜分大宋江南这片膏腴之地。杨幺与他一拍即合,约定来年雨季过后便一起起兵。岂料大宋朝廷缓过神来,让岳飞统摄荆湖兵马,虽然只有三万,但是岳家军的名头还是让他有些发怵。

    至于西边房州的那个叫什么赵龙吟的小子,不过是个宗室的纨绔子弟,上次截杀让他侥幸跑了,自己这边虽然吃了点亏,也是大意所致,只是对方的那些火器有些厉害,自己以后不得不防。

    他将这几日得来的情报做了一个整理,然后写了封信给杨幺,警告他小心防范。只是他老觉得有什么事让他心头隐隐不安,却又捏不住线头,就请了几位部将前来参议一下。

    近中午的时候,邓州守卫齐安,知随州王嵩,知郢州荆超就赶到了,他在后院摆了一桌酒宴,招待他们边吃边聊。

    “来来来,好些日子没见几位兄弟了,咱们先走一个!”李成端起酒杯,朝这几位过命的兄弟敬了敬,自己先干了。荆超等人端起酒杯,跟李成碰了碰杯,也干了。酒过三巡之后,李成放下酒杯,开口说道:“今日叫几位兄弟过来,是有事请诸位帮着参议参议。”

    “哥哥请讲,看我等能否为哥哥分忧。”荆超也放下了酒杯,笑呵呵地对李成说道。

    “大宋朝廷前些日子任命岳飞那蛮子为荆湖地制置使,统摄荆湖兵马,如今岳飞在武昌屯驻了三万大军,而且据探子察知,他们正厉兵秣马,日夜操练,似乎准备有所行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