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oai301小说网 > > 入慕之宾 > 入慕之宾 第225节
    我会在心里反反复复琢磨一切细节,并且会想好,如果什么地方遭了变故,我该如何应对。

    可当下,我和景璘都被看押了起来,便是有诸多心思也无施展之处,唯有听天由命。这种情况,我是极度不喜欢的,但大约是因为想无可想,我竟是睡得很好。

    我梦到了母亲。

    她离开的时候太早,说实话,这些年来,她的音容笑貌,我已经逐渐有些忘却了。但在这梦里,一切都很清晰。

    我去找她,对她说,我在花园里发现了一窝小猫,问她我能不能自己养它们。

    母亲笑了笑,说那样的话,它们的母亲回来了,找不到孩子该如何是好?

    看着我纠结的脸,她伸手来,摸了摸。

    掌心柔软而温暖,一如记忆之中。

    ——若是你的孩子被人夺走了,你可会生气?可会难过?

    我想了想,只觉茫然,老实地说,我不知道。

    ——无妨,等你有了之后,就会知道了。

    我望着母亲,忽而问她,母亲生我的时候,喜欢我么?

    母亲注视着我,目光温柔而深邃。

    ——喜欢。

    ——有多喜欢?

    ——舍上性命也心甘情愿的喜欢。

    我觉得我当年是不以为然的。可再度听到这话时,我觉得心头像被什么攥了一下。

    涩意涌起,我拉着她的手,恳求地问她:你还会走么?你带我走好不好?

    母亲的手仍抚在我的脸上,神色平静。

    ——阿黛还有所爱之人,这世间,也还有像母亲一样爱你的人。阿黛,你舍得抛下他们么?

    我怔住。

    这梦并不纠缠,但足够让我印象深刻,以至于我睁开眼睛之后,竟有一瞬不知今夕何夕。

    许是受了徐鼎的鼓励,景璘振作了起来。早晨探他的额头,并不烫手,而他看上去神采奕奕。

    每每要办大事,他就是这个样子。

    就连赵王手下的人来伺候,他也一反常态,变得和颜悦色起来。

    我提醒他:“陛下该收敛些,莫让他们觉察出异状才是。”

    景璘不以为然,冷笑道:“朕在赵王眼中不过是笼中的鸟,缸里的鱼,脾气好些还是坏些,他会放在心上?放心好了,这两日,他连来向朕请安的兴趣也没有,说不定你我再看到他的时候,他只剩下脑袋了。”

    我知道他是故意说得轻描淡写,给我壮胆。

    “是啊。”我也笑了笑,“只盼他死得难过些,不然可真对不起他如此胡作非为。”

    景璘和我说了一会话,又睡了过去。

    我仍在他旁边坐着,一边守着他,一边琢磨当下的处境。

    门窗都紧紧关着,外头,风声又起,不知道有没有下雪。

    此时,徐鼎他们定然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如果有风雪掩护,对于举事者来说,是再好不过。

    光照渐渐昏暗,夜幕降下。

    几名内侍进来掌灯,并带来了晚膳。

    我看去,却见那呈上食盒的人,并非赵王手下,而是景璘身边的张济。

    入城之时,此人在赵王面前毕恭毕敬,将景璘送入这禁闭之所,也是他一手操持。而这两日来,此人一直不曾出现过。

    我以为,他已经投了赵王,却没想到他竟在此时露面了。

    第三百三十二章 张济(下)

    “拜见太上皇后。”张济上前叩首,小声道。

    我朝内室的景璘看一眼,他仍在沉睡,这话语不足以惊扰他。

    “张内侍怎么来了。”我说。

    张济仍伏在地上,道:“臣闻知圣上这两日甚少进食,心中忧虑,特来探望。”

    我看着他,只觉他突然来到,怎么想都透着蹊跷。

    “原来如此。”我说,“陛下这两日困在室中,无处走动,耗费少了,自然进食也少。我在陛下身边照看着,并无大碍。”

    张济道:“如此,臣便放心了。”

    说罢,他上前来,与旁人一道将食盒打开,盘盘盏盏都摆在案上。

    这石虎城毕竟孤悬塞外,又值隆冬,就算备有粮草,要供养这许多的兵马,也不过勉力维持。赵王那里的膳食如何,我不知晓,不过景璘每日吃的并不见太好。每餐也就两三样菜,肉只有寥寥几片罢了。

    我告诉景璘,我闻到荤腥就想吐,每次用膳都把肉给他。景璘将信将疑,每次吃饭,总要与我拉扯一番。

    不过这一次,他在睡觉,倒是省了许多功夫。我将肉片都拨到景璘的碗里,放到一旁的炉子上炖着,等他醒来再吃。

    这餐饭,比先前丰盛了些,多了一样胡饼。

    “这是臣特地做的。”见我看着,张济忙道,“陛下在北戎帐中,别的吃不惯,唯独喜欢胡饼。臣学了来,今日见庖厨有些面粉,就做给陛下缓缓口味。”

    我颔首:“张内侍有心。”

    “此物亦养胃,对孕中颇有裨益,皇后亦尝一尝为好。”张济说着,眼睛盯着我,“万要尝尝。”

    不等我说话,张济行礼起身。

    屋子里的灯已经点好,他与其余人等再礼之后,退了出去。

    等那门关上,我看向案上的那盘胡饼,伸手过去。

    北戎的胡饼很大,张济做的则小许多,且里头鼓鼓囊囊,似乎放了馅。

    我掰开一个,果然,里面有景璘爱吃的豆泥。

    仔细查看之后,我又掰开一个。待掰到了第三个,里面没有馅,却赫然有一小块布料。

    我忙取出来,四下里看了看,而后,将它展开。

    这显然是女子的衣裳里头撕的绢布,笔迹我认得,是杜婈的,当是用眉黛写成。

    上面只有四个字,静待佳音。

    我的心蹦了一下。

    据徐鼎所言,杜婈和韩之孝同在一处牢狱,他们都暂时安好。这四个字,似乎是在说,有什么会发生,让我不必着急。倒是不知,这几个字,与徐鼎有无关联……

    正当我想着这些,忽然,我听到外头有些动静。

    才忙将布条藏入袖中,一名内侍进来禀报,说赵王觐见。

    我吃一惊,正要去告知景璘,却见他已经从内室走了出来。

    他不知何时醒了,身上披着大氅,脸上毫无睡意。

    “他来做什么?”景璘神色狐疑,“莫不是……”

    我知道他担心是不是徐鼎败露了,其实我也在担心这个,但万万不可自乱阵脚。

    “无论他来做什么,或是他说什么,陛下万要冷静,不可激他。”我上前,将他的衣裳整理整理,道,“陛下是天子,石虎城中的兵马也仍是在天子旗下,他不敢在这里对陛下做什么。”

    景璘蹙着眉,还未及说话,外头已经传来了脚步声。

    赵王在景璘面前早已没有了什么君臣之礼,不等景璘应许,已经走了进来。

    “臣这两日事务繁忙,不曾面圣,陛下恕罪。”他叩首道。

    景璘在榻上正襟危坐,面无表情道:“这石虎城,方圆不过数里,不知有何等大事缠住了皇叔的手脚,竟是面也不露?”

    赵王笑了笑,道:“禀陛下,是好事。琅琊王闻知陛下就在石虎城,特令人将逆臣齐王的首级送来,如今,已是到了半途。”

    我定住。

    赵王的目光似有似无地朝我扫了扫,不紧不慢道:“这些日子虽起了大风雪,琅琊王的使者仍不惧寒苦,坚持要将首级送来。还请陛下再等一等,不日便可亲自过目。”

    指甲深深嵌入掌心。

    我命令自己不要慌,但身上仍如坠冰窟。纵然心头剧烈地跳着,仍止不住脊背上阵阵蹿起的寒。

    如果世间果然有那怪力乱神之事,我希望当下就有一道雷降下来,将赵王劈死。

    “哦?”景璘的声音从身边传来,道,“朕不曾下旨,这琅琊王倒是踊跃。”

    赵王微笑,道:“放眼天下,凡忠君之人,谁不盼着陛下有朝一日除尽桎梏,光复江山?琅琊王既然斩下的首级,自当首先献到陛下跟前,方才臣子之道。”

    这话说得冠冕堂皇,但我知道,想看到首级的,是赵王。

    此人小心至极,纵然当下已经做出了这许多的不臣之举,也必是要亲眼看到子烨首级,才能全然安心。

    “琅琊王忠心可嘉。”景璘的声音淡淡,“想来,平日里必是少不得皇叔的教导。”

    “琅琊王毕竟是宗室子弟,臣身为宗正卿,自当多加关怀。”

    “朕记得,当初提议让琅琊王去鄂州剿匪的,也是皇叔。”

    “也不尽然。”赵王道,“当初,太后有意将凭借此事,从齐王手中将鄂州兵权拿过来,向臣询问人选。臣不过是略作推荐,岂敢居功。”

    景璘也笑了笑,目光似要杀人。

    “今日之事,皇叔在那时就已经在张罗了。”他说,“皇叔下的好大一盘棋。”

    赵王的脸上毫无愧色。

    “臣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江山社稷。”他说,“若非齐王不是借着董裕之事,要向臣发难,臣也不会出此下策,让陛下受惊。罪魁祸首,乃在齐王。”

    景璘笑起来,像是在看滑稽戏。

    “如此说来,皇叔在各地赈灾市恩,豢养私兵,也是为了朕的江山社稷?”景璘道,“皇叔可是愈发会说笑了。”

    听得这话,我激灵了一下。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