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oai301小说网 > > 当审计成为皇帝后 > 第40章
    而此刻李崇更不满的人恐怕就是这位从前分外倚重依赖的内阁首辅了,从昨日王首辅提前进京为太后祝寿的消息传来,这位陛下便说过让首辅先去给太后请安,却不想这话不是气话,今日竟然特意让他等在宫门口去让王和保先拜见孟太后。

    王和保对小皇帝的一些变化也是有途径知道的,却不想今日他竟然特意让张冲让他先去拜见太后?

    孟太后居于后宫内廷之中,他一个外臣,如何能直接先去后宫拜见太后?心底也对小皇帝的变化起了警惕之心。

    李崇这是已经开始不满孟太后和他了,恐怕有人趁着他出京这段时间给他灌输了些其他的想法,他能想到的首当其冲的人便是宋离,毕竟据说这一次小皇帝失忆之后只记得他。

    想起宋离他便捏紧了手指骨,想先帝提宋离坐直廷司督主的时候宋离才刚及弱冠,他直以为斗到了一直以来得光帝倚重的督主冯晨。

    未曾将这个二十出头的直廷司督主放在眼里,却不想宋离比之冯晨更加阴狠毒辣,手段更加犀利难以捉摸。

    前几年李崇因为年纪小依赖孟太后和他,就是此等情况下宋离也并未在朝中有多少弱势,甚至李崇隐隐的怕他,若是此刻小皇帝倒向宋离,他不愿意往下想,这一次必须敲死宋离。

    他谨守规矩地未进内宫,只是冲着慈宁宫的方向躬身拜了拜,以示敬意。

    就在李崇还在埋头算的时候,忽然听到了几声特别沉闷的鼓声,那鼓声闷闷,声音却极大,反复一声一声响在耳边一样,他骤然抬头:

    “什么声音?”

    张冲还没有回来,一旁的小太监也是懵了一下才回答:

    “陛下,好像是陈情鼓的声音。”

    李崇微微皱眉:

    “什么是陈情鼓?”

    “陈情鼓是挂在午门外面的一面大鼓,若是有何冤屈或者想要面呈陛下的折子,就可以直接敲响陈情鼓,折子便可以越过内阁和直廷司直呈御前,不过这陈情鼓已经有几年都没有被敲响过了。”

    几年都没有被敲响就被他给赶上了?李崇看向了外面:

    “去看看是什么人敲的,带过来。”

    李崇想到了刚刚回京还没有见过年的王和保,也不知道是不是巧合,这位大名鼎鼎的首辅刚刚回京,这几年都没有想过的鼓便被敲了起来。

    小太监到了午门外才看到,这敲响陈情鼓的哪里是一个人,而几乎是整个御史台,眼前的场面确实是有些大,这些个御史们各自抱着自己的奏本,如一条长龙一样排队入了宫。

    与此同时在慈宁宫外拜见完的王和保也到了华清宫,这个换了芯子的帝王和这位位极人臣的首辅第一次见了面。

    李崇八风不动,不曾冷落也不曾多热络,着人看座上茶,一双眸光让王和保都有些看不到底,王和保这才开始正视那些从京城送过来的信报,这个小皇帝好像真的不一样了。

    “首辅一路回京辛苦,方才有人敲响陈情鼓,也不知是不是看着首辅回来了,正好喝杯茶等一等,听听这击鼓之人所陈何事啊。”

    一句话却让王和保隐约有些后悔在今日纵着御史上书,小皇帝已经开始不满他掌权了,此事无异于加深他的不满,不过李崇毕竟羽翼未丰,此事做都已经做了,后悔也没有用,何况只要想到能一举敲死宋离他便无法按捺。

    御史台的御史鱼贯一样地入了华清宫,屋内甚至都没有跪下:

    “陛下,臣督查御史史进率御史弹劾云贵总督张朝理吃空饷,云贵值守太监吕芳及直廷司督主宋离收受贪污粮饷之罪。”

    “陛下,臣弹劾直廷司督主宋离收受孝敬,买卖官职之罪。”

    整个华清宫数今日最是热闹,李崇面上看不出什么表情,只是淡淡开口五个字:

    “证据呈上来。”

    刘洪光将折子递了上去:

    “陛下,首辅,这是张朝理和宋离手下徐顺来往的密信,这上面清楚地写着每年张朝理都借徐顺之手收受侵吞的粮饷三万两。

    这后面的银票,正是今年还未送出的三万两银子的银票,臣已经派人到云贵银号查实,这银票确实是张朝理的管家去银号所兑。”

    李崇捏着手中的信件看了好几遍,他知道今天的这一幕并非偶然,而是王和保对宋离的发难,想要借着张朝理一事扳倒宋离。

    他不信宋离会对此事真的不知,但是这证据没有直接指到宋离的身上,他心中其实并不太希望宋离真的拿了这三万两银子。

    况且,他扫了一眼这折子,再看了一眼这乌压压站了一屋子的御史,心里寒凉一片。

    这些人怕不是真的将他当成一个只见到过宫城这四方天的井底之蛙了,以为他真的会认为宋离势大到光凭他一个人便能保得张朝理在云贵侵吞粮饷这么多年。

    这些御史们看着刚正不阿,不为强权,敲响陈情鼓,其实也不过是党争中最能见得光的棋子罢了。

    他淡淡垂下眼帘,看向王和保:

    “首辅如何看?”

    “陛下,此信件不是伪造,臣以为当先行收押宋离和徐顺,下旨将张朝理和吕芳押解回京,交由大理寺,御史台,刑部协审,是非黑白定一目了然。”

    张朝理和吕芳沆瀣一气,侵吞粮饷这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儿,李崇早晚要处理这两人,所以将他们押解回京他是没什么意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