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oai301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世子爷心眼忒小 > 第163章
    莲衣当即愣住,没想明白呢先赶紧答话,“回陛下的话,见…见到了。但主意是民女的,若有半分不稳妥之处,都与世子殿下无关。”

    掌印没作声,回进去,过了一刻钟走出来,“圣上说,温炉很是味美,特别是螃蟹腿和河豚肉,与鸡汤涮煮口味十分清甜。”

    “民女叩谢陛下!”

    “圣上还说,难怪蜀王世子在你的温炉店里赖了一年不肯走,原来是叫你拴住了胃。”见莲衣一抖,他笑,“别慌,圣上都知情,蜀王世子对圣上从来推心置腹没有隐瞒。这点,圣上也知情。”

    莲衣吞口唾沫,脖子梗了梗,不知道该说什么,只得又磕了个头。

    掌印回进去,这次换章光独自出来,将她从地上搀扶起来,一并退下汉白玉石阶。

    宫门口,莲衣连忙对章光见礼,谢他引路。

    “谢什么?谢你自己吧。”章光面上笑得和和气气,“圣上赏赐了金满居一些东西,过会儿我叫人给你抬去。”

    莲衣满口应和,心知这些赏赐不是为了今天这顿饭,应当是为了她在北平的举措。

    果不其然,章光又道:“眼下前线发来捷报,军队就要回程了,西边战况原本并不明朗,西宁险些被攻破。蜀王世子领援军和粮草赶到后大抵是因为主场优势,靠一场埋伏逆转了局势。你也有功劳在。但凡粮草在北平多耽搁一日,战局都不明朗。”

    那后半句听得莲衣耳朵嗡嗡的,只看得到他干净无须的嘴巴在说,“你立功了。大功。”

    莲衣被宫里的轿辇抬回了金满居,轿辇后边跟着一溜宦官,个个手捧实木托盘,里头盛的不是玉如意就是金算珠,还有两个宦官共同抬着一块牌匾,牌匾上头写的是“金满居”,却在金字前边跟了个大红的“御”。

    御赐的匾额在众目睽睽之下挂上了门头。

    这下,莲衣才是真的出名了。

    一时间名满京城,金满居生意火爆,江都的两间店子的门槛也快被食客踏平。甚至还有冰人登门给莲衣说亲,说的有商贾之后,也有贵族子弟,但想要求娶她的几家士族,都只打算将她配给庶子。

    莲衣全都回绝了,带着这份从天而降的莫大荣耀在京城等着慕容澄抵京。

    一直等到深冬,西边的军队才款款而归。这一天她等了太久,沈家人也因为记挂慕容澄的安危,特意从江都赶过来。

    就连刘少庭也来了,他如今任职大理寺丞,助理寺事,本就身在京城,来这一趟说是为了恭候世子,其实就是想见见沈末。

    一家子挤在人潮里,簇拥着紧张得说不出话的莲衣,叽叽喳喳兴奋地朝城门口张望。

    “哪个是世子爷?怎么好像都不是?”

    “是不是那个!那个神气!瞧着像!”

    莲衣站在人堆里裹着氅衣,手心湿乎乎在大冷天直冒汗,她看到慕容澄骑在马背上跟着队伍凯旋,他头转得很勤,却不和人潮挥手,因为他的目光正在人群里急切地寻找,找一朵粉白的小花,一朵他亲手制作,佩戴在心上人头顶的小萝卜花。

    沈末看出他眼神急切,定然是在寻找二姐,可这人海茫茫,无异于大海捞针。

    她灵机一动,蹲下身将宝姐儿抱给刘少庭,刘少庭会意,将宝姐儿骑到自己的脖子上,沈末随即冲马上的慕容澄大喊:“二姐夫!二姐夫我们在这!”

    马背上的慕容澄果真看了过来,微微怔愣后他看清人潮中的熟悉脸孔,朗然一笑,牙可真白。

    “真像汤锅里的乌鸡。”

    莲衣捂着嘴笑,笑他那一口白牙,笑他日晒风吹黑成了个土疙瘩。笑着笑着就看到大姐七手八脚地给她擦脸,她这才知道原来自己哭了,满脸都是眼泪。

    “二姐夫!”小妹还在喊,“二姐夫快看那儿!”

    她将手指向也在主街的金满居,虽然开在远处,但他骑在马上,一定能看到那块金灿灿挂着红绸的御赐匾额。

    多闪!多晃眼呐!

    第76章

    宫里为凯旋的军队设宴,御花园中宴饮,慕容澄因为是几个人中最年轻的,被劝了许多酒。

    这趟虽说他也立下小小功劳,但主角还是指挥西北两边作战的两位主将,中军都督和广南侯。这两位稳坐皇帝下首,一左一右,平日里在朝中见了面就是相互吹捧,今次中军都督喝了点酒,自然也要借着席面说上两句。

    慕容澄听得两耳生茧,只想快些出宫。

    “我听闻蜀王世子在西宁卫临危受命受了一次重伤,现在看起来已经好得差不多了。”

    慕容澄被中军都督提及,回神搁下酒杯,“无碍,不过是一些皮肉伤,若非溃烂感染,也不至于昏迷不醒。”

    皇帝自然早就得知此事,只是道:“有惊无险就好,是朕大意,押运粮草虽是后勤,但也亲历战场吉凶不卜。”

    慕容澄起身拱手见礼,“陛下,轻伤不下前线,臣那看不着摸不着的心疾在战事面前无足轻重。我既带兵支援便要尽全力守住大豊疆土,为陛下尽忠。”

    动听,十分动听。

    “那你的心疾?”

    “臣见到将士们浴血杀敌,为大豊建功,什么心疾也都不治而愈了。这毛病军中多见,只是将士们不似臣养尊处优,总将它挂在嘴上。”